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oyl-CoA reductase,CCR)是木质素合成代谢的关键酶。该研究以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廊芋8号’为材料,克隆到1个菊芋的CCR基因,命名为HtCCR1(GenBank登录号为MN205540),其开放阅读框(ORF)长975bp,编码324个氨基酸,其中含有FR_SDR_e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tCCR1与向日葵CCR蛋白(XP_021989763.1)共聚于一支,二者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HtCCR1基因在菊芋茎和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根和块茎中;盐(150mmol·L-1 NaCl)胁迫处理6、12和24h后,处理组HtCCR1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旱(20%PEG6000)胁迫6和12h后,处理组HtCCR1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成功构建pET-28a-HtCCR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出了符合预期大小的蛋白,表明HtCCR1重组蛋白已成功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tCCR1基因的功能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节菊芋中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大小的6A型肺炎球菌(serotype 6A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结合物和佐剂吸附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乙酸水解降低6A型荚膜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制备成水解物,水解物经1-氰基-4-二甲胺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活化并与破伤风类毒素己二酸酰肼衍生物TT AH 结合,制备成结合物。用Sepharose 4 Fast Flow 纯化结合物,并根据化学检测结果将结合物分为 K D 0.0~0.2、 K D 0.2~0.4、 K D 0.4~0.6等3个组分,每个组分分别以磷酸铝佐剂吸附,将吸附前后的各个组分按照每针次每只小鼠0.2 μg分别免疫小鼠,并采用ELISA检测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结果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吸附前后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各组2、3针之间具有明显的加强效应。在吸附组和未吸附组中,3种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分佐剂吸附后的结合物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未吸附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结合物的分子大小对小鼠体内抗体水平的产生没有明显影响;磷酸铝佐剂吸附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但这种增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对光的行为反应,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利用光谱行为学,采用18种LED单色光源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趋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18个光源中的黄光(590~595 nm)趋向性相对较强,其次为紫光(420~425 nm),对白色光源(对照)的趋向性最低。趋光性由大到小分别为黄光(590~595 nm),紫光(420~425 nm),紫外光(390~395 nm),蓝光(460~465 nm)。忌避性较强的分别为橙光(600~605 nm),对照,冰蓝青光(490~495 nm),绿光(520~525 nm)。17种光谱与对照光结合显示,小贯小绿叶蝉对不同光谱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先择紫外光(370~375 nm、380~385 nm、385~390 nm),紫光(420~425 nm),其次为琥珀色光(595~600 nm),趋光率最低的为蓝光(460~465 nm)和红光(660~665 nm)。双光谱结合时,其选择随不同的结合而发生改变。黑暗、对照和光谱间相结合处理时,白光结合下对光谱的选择趋向性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两者间呈负相关。小贯小绿叶蝉对黄光(590~595 nm)和紫外光(370~375 nm)的趋向性较强,而对橙光(600~605 nm)、绿光(520~525 nm)和蓝光(460~465 nm)有显著的忌避性。可利用其对光谱的选择性,在室内饲养或茶园防治中采用相应的光谱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损失,而随着抗生素的禁用,人们开始探索治疗水产动物病菌的新型方法,如噬菌体治疗法。从青岛市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采集了15份海产品养殖水及下水道污水样品,以副溶血弧菌作为宿主菌,采用点滴法分离纯化获得1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通过双层平板法研究副溶血弧菌噬菌体CHY5-M1M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和pH的稳定性以及对紫外线的敏感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CHY5-M1M噬菌体效价为8.65×1013 CFU·mL-1,且在100感染复数时效价最高;一步生长曲线的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时长100 min,140 min后达到平稳期;噬菌体在温度为40 ℃时效价最高,高于60 ℃时活性开始下降;噬菌体pH适应范围为5~11;噬菌体浓度随紫外照射时间增加明显下降;噬菌体基因组共43 193 bp,包含44个基因,无毒力因子基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CHY5-M1M在开发新型抗弧菌药物、预防治疗严重海水动物弧菌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作为未来的抗生素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新型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micafungin,MFG)对分离自中国的念珠菌和曲霉临床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以前为NCCLS)制定的M27-A2和M38-A方案测定86株念珠菌和35株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EC)。结果MFG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念珠菌属的MIC90从高到低依次为:氟康唑(FLC)敏感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0.125μg/ml,FLC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株为0.25μg/ml,克柔念珠菌为0.5μg/ml,近平滑念珠菌8μg/ml,季也蒙念珠菌>16μg/ml。MFG对烟曲霉的MEC90为≤0.03μg/ml,对非烟曲霉的曲霉属MEC90为0.06μg/ml。MFG与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AMB)不存在交叉耐药,对FLC耐药的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的曲霉、AMB不敏感的曲霉均有好的抑菌活性。结论MFG对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包括对唑类耐药和AMB不敏感的菌株)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对THP-1巨噬细胞TGF-β1、SR-A1和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处理THP-1巨噬细胞24h,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其TGF-β1、SR-A1和CD36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Westem-blotting检测SR-A1蛋白的表达。结果:100nmol/L及1μmol/L的肾上腺素作用THP-1巨噬细胞,引起TGF-β1 mR- 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SR-A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1pmol/L~1μmol/L的肾上腺素处理后,各组CD36 mRNA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应激浓度的肾上腺素可能通过影响TGF-β1和SR-A1的表达而参与和/或促进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肠道炎症。该病原菌主要通过其致病岛(SPIs)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3SS)分泌效应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在入侵肠上皮细胞时会释放促炎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为防止促炎因子过度破坏宿主细胞影响菌体的生存和繁殖,鼠伤寒沙门菌会产生一系列抗炎因子来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宿主共同繁殖并最终全身扩散造成严重感染。旨在对鼠伤寒沙门菌利用T3SS效应因子入侵并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